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科学研究 >> 正文

真正的科研价值在于解决国家战略中的实际问题

发布时间:2025-05-11

点击次数:

“真正的科研价值在于解决国家战略中的实际问题”

——访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南大学教授赵中伟

日前,记者来到中南大学,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南大学教授赵中伟。作为我国冶金与材料领域领军人物,赵中伟围绕青年科研工作者成长、学科交叉创新、科技自立自强等话题深入交流,寄语青年以“国之所需”为“心之所向”,在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中书写青春答卷。

谈及科研生涯中最难忘的突破性时刻,赵中伟提到了在钨冶金领域创立硫磷混酸法分解法的创新实践。通过系统性反思传统工艺,团队实现了从钨矿到产品的全流程效益最大化。他表示,很多时候科研思路得益于多学科交叉思维:“我们可以借鉴成矿地球化学,可以借鉴生物化学、分析化学等学科,开拓冶金净化与分离的新方法,实质上是基础原理的跨领域应用。”他认为,科研工作者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科学本质,在学科交叉中寻找创新突破口。

对于青年科研工作者如何培养“从0到1”的原始创新能力,赵中伟提出三点建议:一要夯实专业基础,他以自己早年坚持广泛阅读文献为例,强调“扎实的知识储备是创新的根基”;二要培养跨界思维,主动从物理化学、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汲取方法;三要注重协同创新,在国内外合作中拓展视野。“原始创新是专业深度、跨界广度与需求敏锐度的交叉点。”他鼓励青年在扎实基础上保持探索勇气,用多学科融通推动科研发展。

面对国际科技竞争,赵中伟呼吁青年师生打破传统专业认知,积极融合人工智能、绿色制造等新兴学科领域。他强调交叉创新要突破“高大上”的思维定式,同时要投身材料科学、稀有金属提炼等国家战略领域,筑牢科技自立根基。“小金属富集、分离、纯化是高端制造的‘命脉’,而‘卡脖子’难题亟待破解。”他勉励青年:“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,趁热打铁才能成功!”

谈及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,赵中伟强调,青年需以“爱国、进步、民主、科学”为指引,在科技强国征程中践行使命。他呼吁青年要警惕“躺平式科研”。“留学时,深夜哼唱《歌唱祖国》常让我热泪盈眶,这歌词里的爱国精神,正是今日科技攻坚的精神底色。”

面向青年师生,赵中伟寄予厚望:“终身学习是应对变革的关键,既要传承‘把冷板凳坐热’的坚守,也要以开放视野参与全球合作。”他鼓励青年在前沿领域锤炼能力,既要做“解题者”深耕“卡脖子”技术,更要以“出题人”姿态开拓新领域。他推荐了《从一到无穷大》一书,勉励青年打破学科界限、培养创新思维,勇闯科研深水区,“让不同领域的火花汇聚成光”。

采访尾声,赵中伟以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为号召,激励青年师生,投身国家战略关键金属科研,用“知行合一”的利刃破解科研难题,让青春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绽放光芒。

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

(一审:廖林;二审:王晋安;三审:郑杰)

关闭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四道239号虚拟大学园大楼A510a室

邮编:518057

电话:0755-26551776

0755-26551824

版权所有:中南大学深圳研究院

  • 中南大学

  • 中南大学深圳研究院